2012年1月5日在志丹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
第一次会议上
365走地盘代县长 杨东平
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大会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。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过去五年工作回顾
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,志丹步入了率先跨越发展的新阶段。五年来,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全县上下围绕打造“生态大县、文化名县、经济强县”奋斗目标,攻坚克难,奋力争先,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、区域特征、志丹特色的发展路子,实现了“十一五”的圆满收官,推动了“十二五”的高点起步,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。
这五年,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。县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,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国、全省、全市平均水平。2011年,生产总值达到167.3亿元,比2006年增长了1.2倍;地方财政收入17.7亿元,是2006年的1.84倍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678元和6792元,是2006年的2.6倍和2.8倍。连续七年跻身“陕西十强县”和“西部百强县”。
这五年,是产业建设加快推进的五年。以石油为主的工业经济稳步增长,形成了3个年产原油百万吨的大厂,原油总产稳定在450万吨以上,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积极进展,农副产品加工业步入园区化发展阶段。以“果菜羊”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,新增苹果13.2万亩、大棚1489座、弓棚5632座、羊子饲养量12.5万只,产业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26.8%。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,新增个体工商户3981户、民营企业337家。
这五年,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,实施了城南城北综合开发、河滨路改造、灵皇地台住宅小区、县城气化、集中供热、点亮工程、水景观等一批市政建设项目,实施了旦八、胡兴庄等一批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建设项目,实施了一批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项目,实施了水电路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城镇化率由36%提高到52.8%。
这五年,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。高标准实施了县城“两山”景观林、303省道百里绿色长廊、新农村“三化一片林”、坝系建设等一批重点绿化项目和水保工程,新造林33.9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2平方公里,林草覆盖率达到70%以上,被评为“全国绿化模范县”、“黄土高原梯田化县”和“省级园林县城”。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各项措施,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,扎实开展了“五星级文明井场”创建活动,城镇和油区两大重点污染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系列创建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,被评为“全国文明县城”和“国家卫生县城”,“整洁靓丽”已成为志丹的新名片。
这五年,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五年。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,撤乡并镇如期完成。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改革,建成了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大厅。不断深化财政改革,政府采购、集中结算、乡财县管等制度健康运行。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完成,药品“三统一”全面推行。集体林权、粮食流通、文化体制、农村试验等各项改革顺利实施。企业改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,成立了城投公司、小额信贷公司和民生村镇银行。对外开放成效明显,引资33.42亿元,其中城区改造项目引资11亿元。
这五年,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加快推进学校布局调整,在全市率先实行义务教育“五免一补”和高中教育“三免一奖”政策,全面实施“蛋奶工程”,“双高”普九受到省政府表彰,创建“省级教育强县”通过前期评估。改扩建了县医院、中医院、妇保院和10个乡镇卫生院,新建了167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,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。文化队伍和阵地建设全面加强,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,《挂红灯》《兰花花》《陕北汉子》受到广泛好评,《志丹书库》出版发行,旅游景点开发初见成效。“全国科普示范县”和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”通过复验。电子政务平台建成投用,信息化事业快速发展。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,并被评为“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”。 妇儿、人防、老龄、文物、史志、档案、保险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,国土、税务、统计、物价、盐务、烟草、气象、水文、农机等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这五年,是民生建设成效明显的五年。财政累计投入27亿元,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。城乡居民养老、合作医疗全面覆盖,工伤、生育、失业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。“两个低保”应保尽保,“五保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%,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,残疾人工作荣获全国先进。建成保障性住房22.2万平方米,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,连续2年被省市评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先进县。新增城镇就业5224人,脱贫1.37万人,被省委、省政府命名为“扶贫开发成就显著县”。安全生产基本平稳,信访维稳工作受到省市表彰,“五五”普法全面完成,创建“全国双拥模范县”通过验收,社会大局保持稳定。
这五年,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。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,加强与人民政协、群众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。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意见、建议157件,政协提案296件,办复率均为100%。不断完善政府决策机制,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,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,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切实加强。狠抓政府机关干部作风建设,加大监察审计监督力度,保证了政府工作规范有序运行。
回顾过去五年,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四条宝贵经验:一是跨越发展。强化率先意识,敢想敢谋、敢闯敢干,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、上水平,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市、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。二是统筹发展。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,更加注重农村发展,更加注重公共服务,更加注重生态建设,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。三是创新发展。紧跟时代步伐,把握新形势,研究新情况,推出新举措,解决新问题,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进步。四是和谐发展。始终把改善民生、保障民利、维护民权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体现了“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”的理念。这些经验,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发扬。
各位代表!
五年来,我们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,我们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。这是市委、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县人大、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,是全县人民埋头苦干、团结奋斗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广大人民群众,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志丹发展的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!
今后五年发展思路
今后五年,是我县优化结构、转型发展的机遇期,也是统筹城乡发展、争创全国百强县的攻坚期。我们面临着“四大机遇”和“四大挑战”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“四大机遇”:一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,加快水利改革发展,为我们调结构、兴产业、打基础、上台阶提供了难得机遇。二是省委、省政府作出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、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、加快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,为我们调整工作重点、优化发展思路提供了难得机遇。三是市委、市政府作出结构调整、产业转型的战略部署,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,为我们优化工业结构、发展现代农业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难得机遇。四是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,我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基础、好局面,广大干部群众信心足、干劲大,全县上下人心思变、人心思进,为我们乘势而上、再创佳绩提供了难得机遇。“四大挑战”:一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,对县域经济的下行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重,给我们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挑战。二是随着新一轮发展热潮的掀起,全国百强、西部百强以及周边和关中、陕南一些县区发展势头更加强劲,给我们争创全国百强县,保持西部百强、全省十强位次带来了挑战。三是我县经济结构单一,转型发展滞后,结构升级缓慢,发展后劲不足,保持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十分困难;城乡发展不平衡,“县富民穷”的问题依然突出;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尖锐,保运转、保民生、保发展的压力逐步加大;群众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化、复杂化,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。这些都给我们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。四是政府一些部门及干部职工精神不振、作风不实、效率不高,与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肩负的新使命不相适应,给我们在新起点上创造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新业绩带来了挑战。我们必须化挑战为机遇,变压力为动力,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。
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:按照县十九次党代会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大力实施“统筹城乡、优化结构、转型发展、富民强县”战略,坚持项目带动,扩大改革开放,加强民生建设,创新社会管理,推进农业现代化、县域工业化、城乡一体化,努力建设富裕志丹、文明志丹、幸福志丹。
奋斗目标:
全力争创全国百强县,力争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“六个翻一番”:到2016年,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以上,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,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亿元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亿元以上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0元以上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。
主要任务:
(一)建设富裕志丹。富裕就是要达到“县强民富”。实现“县强”,关键是保增长、强后劲,推动可持续发展;实现“民富”,根本在于兴产业、促就业,提高老百姓收入。
多轮驱动,做大县域经济总量。通过三年调整、两年提速,强力推动结构优化、产业转型,使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,能源化工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,旅游产业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。一是大力发展以山地苹果为主的现代农业。认真抓好“5个2”产业富民工程(到2016年,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20万亩,羊子饲养量达到20万只,生猪饲养量达到20万头,蔬菜面积达到2万亩,优质小杂粮面积达到20万亩),集中建设16条苹果产业带、6个棚栽业集中区、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、24个千亩小杂粮丰产方,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,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,用现代经营模式推动农业,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。下硬茬把“小苹果”做成大产业,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。二是不断壮大以油气开采加工为主的现代工业。力争建成年产500万吨原油和年产50亿立方米天然气“两大生产基地”,逐步做大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化工“两个园区”,精心培育建筑建材、油气服务、新型能源“三项后续产业”,形成一业主导、多点支撑的工业体系。下决心推进能源化工园区建设,争取有1-2个骨干项目建成投产,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三是积极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。大力实施旅游业一年打基础、三年上台阶、五年见成效的“三步走”战略,打响叫亮“革命红都、将军故里”红色旅游品牌,精心打造“一馆一园一校一居”红色景点,积极开发“五山一寨一峡谷”特色景区,全面打通内连延安、外接南梁的红色旅游大环线,使旅游业成为优化结构、促进转型的重要产业。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放手发展民营经济,做大第三产业总量。下功夫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物流园区,使其成为陕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。坚持把“强财”作为“强县”的生命线,依托三次产业,夯实主体财源,培育后续财源,加强税收征管,做大财政“蛋糕”,为建设富裕志丹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。
多策并举,拓宽群众增收渠道。按照因地制宜、重点突破的原则,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,落实城镇就业措施,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“四项收入”:一是以“果菜羊”三大特色产业为依托,大幅提升农民的产业性收入。二是顺应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镇、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,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促进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,引导和鼓励群众围绕商贸、餐饮、家政等开展社会化服务,扩大劳务输出和劳动力就地转移,努力增加广大群众特别是进城农民的工资性收入。三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,及时、公平、公正地兑现好退耕还林、产业扶持、社会保障、征迁安置等各项补贴,加大对低收入群体、生活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,有效提高城乡居民的政策性收入。四是抓住移民搬迁、保障性住房建设、家电下乡、农机补贴等机遇,引导城乡居民购房置业,切实增加广大群众的财产性收入。
(二)建设文明志丹。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。在建设富裕志丹、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,必须更加注重社会文明、生态文明、精神文明建设,全面展示志丹发展进步的新成果。
大力促进社会文明,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,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,推行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位一体”办学模式,加强师德师风和教师业务能力建设,统筹发展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、高中教育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,高度重视素质教育,建设名副其实的教育强县。认真落实科技兴工、科技强农、科技惠民举措,加大适用科技引进、推广和创新力度,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大力实施“文化强县”战略,把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硬任务来建设,进一步完善和整合公共文化体育资源,大力挖掘民间文化,学习吸收先进文化,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,争创国家级文化先进县。以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目标,建立健全卫生监督、医疗救治、疫病防控和食品药品安全体系,积极提供预防、保健、生育等优质服务,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。大力发展信息化事业,着力推进互联网、通信网、广播电视网“三网融合”,让城乡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现代文明。
大力构建生态文明,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。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退耕还林成果,不断完善“明星流域”治理,集中打造303省道、延志吴高速公路、东西川公路干线“三条绿色长廊”和县城、重点镇、新型社区“三大绿色板块”。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,加大林政和水保执法力度,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,降低发展中的环境资源代价,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。落实节电、节水、节地措施,加强城乡水污染、大气污染、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治理,提高节能降耗的实际成效。深入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县、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县城创建活动,全力打造“生态志丹”。
大力加强精神文明,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。坚持用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建设志丹、发展志丹,认真贯彻落实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》,积极开展“两项教育”活动,全面加强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教育,引导全县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全面提升公民综合素质。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,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。统筹推进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和现代居民教育,实现“硬环境”和“软环境”协调发展,树立文明志丹新形象。
(三)建设幸福志丹。幸福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、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,必须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,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,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。
让人民群众更有地域归属感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,加快城镇体系建设,形成以城带乡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。围绕建设“最适宜人居的陕北大县城”这一定位,进一步巩固和提升“双创”成果,大力实施旧城改造、设施配套、沟巷治理、城市景观“四大工程”,不断优化县城空间布局、拓展县城总体规模、完善县城综合功能、提高县城承载水平,努力把县城建设得更靓丽、更生态、更现代。到2016年,县城规划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,聚集人口8万人以上。进一步加快3个重点镇和8个新型社区建设步伐,不断完善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,大力实施亮化、绿化、美化、净化工程,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舒适、更加便利的生产生活环境,努力打造安居乐业的温馨家园,让全县人民充满生活舒适感。
让人民群众更有发展成就感。以促进城乡就业为重点,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就业岗位,扶持群众创业置业,让广大群众人人有岗位、有事干、有产业、有收入。重视培养技术工人、职业农民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,使更多的人拥有一技之长。引导高校毕业生、复转军人和各类待业人员自主择业、充分就业。完善政策措施,鼓励全民创业,以创业带动就业,以就业奠基事业,使更多的人拥有发展成就感。全县五年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。
让人民群众更有生活幸福感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从最基础、最现实、最紧迫的事项抓起,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、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,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居民住房保障体系。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,构建起社会保险、社会救助、社会福利、慈善事业等多元支撑、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,完善社会矛盾化解、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预警机制,促进“和谐志丹”建设。通过不懈努力,使广大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、更有保障、更有品味,充满幸福感。
2012年主要任务
今年是新一届县政府全面履职的第一年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生产总值增长9.2%,达到182.6亿元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,达到109.3亿元;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.3%,力争突破20亿元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%,达到25853元;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%,达到7811元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.2%,达到7.78亿元;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%。
实现上述目标,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,以项目建设为抓手,以优化结构、转型发展为主线,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,以加强社会管理为手段,扎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:
(一)统筹基础建设,着力完善城镇体系,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承载平台
建设富有品位的大县城。以全新的视角规划好县城。按照“北扩、南拓、中疏”的思路,高标准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和风貌特色规划,启动建设性详规和给排水、供电、供热、交通、绿化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,形成协调统一的县城规划体系,做到“规划一张图、管理一座城”。以一流的标准建设好县城。今年计划投资17.29亿元,在县城安排各类建设项目46个,重点启动实施一塔(太白山红塔)两场(杨庄科广场、应急广场)四区(园丁小区、杨庄科保障房小区、保安新村小区、麻地坪商住小区)五片(宏海酒店片段、保安革命纪念馆片段、小石山山体居民区片段、红大旧址片段、柳树坪打沙湾片段)建设,统筹实施好县城亮化、绿化、美化、停车、如厕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。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好县城。探索市场化城管模式,组建专业化的绿化、保洁公司,想方设法降低城市管理成本;落实精细化城管措施,健全机制,夯实责任,管好城市的每一块砖、每一棵树;采取数字化城管手段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水平。
建设富有特色的小城镇。按照有一个贯通的镇区路网、一个靓丽的核心街区、一个多功能的文体中心、一个高标准的综合市场、一个完善的供热供气给排水系统、一个宜居的住宅小区的“六个一”要求,坚持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和“量力而行、有序实施”的原则,加快旦八、顺宁、永宁3个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,大力推进产业配套,不断增强小城镇带动发展、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,努力形成各具特色、优势互补的集镇支撑体系。
建设富有活力的新社区。按照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暖、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、排污环卫电话收视宽带配套的“五通五化五配套”标准,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城镇化;按照“1+5”的模式,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,配套建设社区警务、医疗卫生、文化体育、劳动保障、便民超市等设施,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化;按照宜农则农、宜工则工、宜商则商的原则,推进社区产业配套多元化,确保群众“搬得来、有活干、能致富”。
(二)统筹产业发展,着力调整经济结构,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夯实物质基础
实行“三化并举”,发展现代农业。一是园区化发展。按照“先做大、再做强”的思路,在土地流转上下功夫,在技术承包上做文章,在集约经营上求突破,推动优质资源向现代农业示范园、产业带和经营大户集中,制定出台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,鼓励和调动干部职工领办产业、发展产业的积极性,培育一批典型,带动一项产业。今年新发展苹果3万亩、大棚600座、弓棚2100座、规模化养殖场8个。重点打造好双河东岭万亩山地苹果产业带、金丁洛河川万亩蔬菜园区和2个千只舍饲养羊小区。二是标准化生产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,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和监管,积极开展“志丹山地苹果”、“志丹有机蔬菜”、“志丹羊肉”、“志丹香谷”、“志丹荞面”等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食品申报认证工作,努力扩大志丹农产品知名度。三是市场化营销。重视各类市场的建设与管理,推进“新网工程”建设,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,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,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搭建桥梁。
狠抓“三大重点”,完善工业体系。一是坚持稳油增气,实现以气补油。支持境内各油气开采企业改进技术,努力提高原油采收率,永宁、西区两个采油厂原油产量达到240万吨以上;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步伐,产气2亿立方米以上。二是抓好“两个园区”,壮大工业总量。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强项目策划和论证,不断扩大产能,争取建成400吨绒条生产线、1000吨黄米酒生产线,特别是支持永祥豆制品厂建成3万吨黄豆饼粉生产线,使园区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。同时,完成能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、项目论证、招商引资和堤防建设。三是培育后续产业,增强发展后劲。围绕城乡建设需求,扶持发展一批建筑建材企业;围绕油气开发,扶持一批配套服务产业,争取投产螺杆钻具生产线;围绕新型能源,发展壮大LED产业,争取实施太阳能、风能开发项目。
强化“一擎两翼”,提升第三产业。以旅游业为“引擎”,以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为“两翼”,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。把2012年确立为“旅游基础年”,修订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,有序推进人文自然景观开发,努力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旅游服务团队,规划建设一批住宿接待、地方风味、土特产品、文化娱乐服务网点,策划推出一些主题突出、内涵丰富的旅游项目,真正把旅游产业抓出成效。争取启动县城至南梁二级路改造项目,着力建设一条高标准的红色旅游专线。积极扶持发展商贸、餐饮、运输等传统服务业,大力培育金融、保险、家政等现代服务业,做大第三产业规模。今年重点做好物流园区的规划、可研等前期工作。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争取使更多的大项目、好项目落户志丹,更多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,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。
(三)统筹生态建设,着力巩固发展成果,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宜居环境
深入开展绿化造林。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,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、“三北”防护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,抓好幼林抚育,优化林种结构,不断提高林分质量。扎实做好303省道、高速公路沿线补植补栽工作,统筹实施好县城、重点镇、新型社区和油区井场道路的绿化美化,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,让重点区域实现“四季常青”。坚持封山禁牧不动摇,进一步加强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,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,尽最大努力减少对林草资源的消耗和破坏。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后续改革,充分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。今年新造林6万亩,补植补造3.6万亩,绿化公路120公里,抚育幼林30万亩。
全面加强水利水保建设。紧抓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,认真搞好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和地下水资源勘查论证,吃清水资源家底,科学编制水利水保发展规划。启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、小流域治理、治沟造地、口粮田建设项目,积极做好中小河流治理、坝系建设等水保项目的论证、储备、争取工作,巩固水土保持成果,夯实水利发展基础。加快建立供水、农田、库坝等水利水保工程的长效管护机制,实行责权利相挂钩,确保工程建得成、管得好、长受益。深入开展全民节水活动,集中排放处理城镇污水,积极创建节水型社会。今年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11780亩,加固旧坝15座,新建淤地坝10座,建设重点河道堤防5公里,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0平方公里。
扎实推进节能减排。综合运用工程、技术、管理等措施,抓好工业、建筑、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,重视农村领域环境保护,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力度,推进集中供热和锅炉煤改气。通过多方协调争取,使3个重点镇率先实现气化,有条件的社区争取启动气化工程。坚持集约节约用地,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保有量不减少。加大环保综合执法力度,严防水、大气、噪音、固体废物污染,确保环境质量稳步好转。深入开展生态村镇、生态油区创建活动,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。
(四)统筹公共服务,着力发展社会事业,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民生保障
提升城乡教育发展水平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,加大教育投入,保障教师待遇,配强校长队伍,稳定教师队伍,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和管理水平。坚持统筹发展教育不动摇,做大教育园区,建好东西川教育副中心,形成“一主两辅”教育发展布局。年内所有乡镇和社区至少建成1所公立幼儿园;完成麻地坪小学校舍扩建和侯市中心小学附属工程,增加乡镇中心小学保育员配备;狠抓1所高中、4所初中的教学管理,推行封闭式办学模式;拓展职教、成教办学范围,加快培养紧缺型、实用型人才。坚持走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子不动摇,扎实开展“教育质量年”活动,加大校长和教师绩效考评力度,积极推进素质教育,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完善城乡公共卫生网络。全面完成公立医院改革,抓好县医院综合业务楼建设和中医院改扩建工程,建立城乡医疗机构结对帮扶机制,加快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步伐,方便群众就近就医。支持县内医疗机构与外地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,加大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,加强医德医风建设,努力提高诊疗服务水平。经常邀请名医名家来我县坐诊,让广大群众“花小钱看大病”。规范药品“三统一”工作,确保基本药物配送率不低于95%,保持药品销售零差率。强化计划生育管理薄弱环节,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,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‰以内。
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,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作用,推进县城数字影院、乡镇综合文化站、农家书屋建设,深入开展文化“三下乡”活动,策划和推出新的文艺精品剧目,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共用,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。重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,加强文化市场管理,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。启动城南体育场建设项目,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,落实全民健身计划。从今年起,在县城率先实施“四个一”文化惠民工程:一周放映1场电影、一月组织1台晚会、一季举行1次运动会、一年举办1次大型文艺演出活动。
重视城乡科技推广服务。加大科普力度,积极开展科技进集镇、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企业、进校园活动,努力营造崇尚科学、尊重科学的社会氛围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、油气开采、能源化工和民生建设,有计划、有重点地开展科技培训、示范、推广和服务工作,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。大力实施“人才兴县”战略,多领域、多层次、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技术人才。
促进城乡群众充分就业。认真组织实施人人技能工程,整合各类培训资源,以职教中心为平台,以人力资源市场为窗口,加大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。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录用、协调石油企业用工、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各种方式,着力解决城镇就业问题。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转变择业就业观念,落实信贷支持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,鼓励自主创业,以创业带就业,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。今年购买公益性岗位100个,新增就业1100人,输出劳务8000人次,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%以内。
落实城乡社会保障政策。严格执行城乡居民医疗、养老、生育、工伤等保障制度,加强资金监管,规范工作程序,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温暖。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,实行动态管理,做到应保尽保。尽快启用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服务中心,提高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和保障水平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,强化分配、租赁和补贴管理,逐步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。今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487套,新增租房补贴对象150户。扎实搞好扶贫移民搬迁工作,促进边远乡村农民向县城、重点镇、新型社区集中,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。今年完成搬迁2111户。
认真办好“十件为民实事”。新打县城水源井5口;建成灵皇地台农贸市场;完成县城2条巷道治理;实施83个村的电网升级改造;建设县城和重点镇数字调频广播工程;对全县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;为全县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助;完善县城道路照明设施;新开辟3条农村客运线路、5个候车点;改造6所学校(幼儿园)的供暖设施。
(五)统筹社会管理,着力维护社会稳定,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营造和谐氛围
构建城乡互动的信访维稳体系。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,不断健全县乡村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网络,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。坚持开展领导干部接访、约访、下访活动,妥善解决土地征占、房屋征收、就业安置、医疗事故等方面的突出信访问题,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。坚持“属地管理、归口办理”和“谁主管、谁负责、谁办理”的原则,全面推行“乡镇部门、县级领导、信访联席会议”三级办案机制,从严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,确保信访秩序根本性好转。
构建城乡一体的安全生产体系。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体系,充分发挥应急指挥平台和安全生产救援服务中心作用,增强突发性公共事件预警处置能力。深入开展全民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,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,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监管,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,切实抓好滑塌地带、道路交通、食品药品、民爆物品、校车安全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,组建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,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,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构建城乡联手的治安防控体系。扎实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活动,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、社会管理创新、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,努力提高对流动人口、“两新组织”和信息网络的服务管理水平。切实加强公安干警“忠诚、为民、公正、廉洁”的核心价值观教育,全面提升干警职业素质和执法水平,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。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,抓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依法严厉打击“两抢一盗”、黑恶势力等各类严重刑事犯罪,扎实做好油区环境、校园周边环境等重点区域的治安整治工作,坚决扫除“黄、赌、毒”等社会丑恶现象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。强化全民国防教育,搞好民兵预备役建设,巩固和扩大“双拥”成果。实施“六五”普法,加快依法治县进程。
切实加强自身建设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必须牢记为民宗旨,把握发展主题,创新工作理念,提升执政能力,切实担负起富民强县的重任。
(一)建设学习政府,以创新的精神引领发展。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,强化学习的紧迫感和危机感,挤出时间来学习,积极营造想学、要学、勤学、善学的良好风气。学政策,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;学法律,提高依法行政、依法办事的水平;学业务,特别是加强学习经济、金融、财政、科技等方面的新知识,提高综合素质。通过学习,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、新任务,提高解决复杂问题、推动工作创新的本领。
(二)建设服务政府,以包容的理念促进发展。人民政府为人民,服务人民是政府的天职。必须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、把群众冷暖作为第一考虑、把群众评价作为第一标准,坚持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努力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。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,推行“集中办公”、“限时办结”、“跟踪服务”制度,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。广泛开展“创佳评差”活动,引导窗口单位增强服务意识、端正服务态度、提高服务质量,切实解决“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”的问题。加强政府诚信建设,凡是说了的就要算、定下的就要办,做到言必行、行必果。
(三)建设高效政府,以务实的举措推动发展。大力发扬真抓实干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,不等不靠,不推不拖,切实加快政府工作运转节奏。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,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,通过签订“责任状”、制定“时间表”,逐项督办、逐项问效、逐项考评,确保一抓到底、抓出成效。切实转变文风会风,提倡发短文、开短会、讲短话,积极推行视频会议、网上信访、在线约谈等现代化工作手段,加快无纸化办公进程,提高政府工作效能。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眼睛要向上看,紧贴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,千方百计跑项目、争资金;身子要往下沉,深入基层搞调研、抓落实,以实干论能力、以实绩比水平。
(四)建设廉洁政府,以规范的行为保障发展。坚持依法行政、执政为民,自觉接受人大、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建议、意见和政协提案。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,依法公开应公开事项,切实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。深入推进反腐倡廉,切实加大对重点工程、重点领域、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,继续推进问责问廉问效,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。进一步提高理财、管财、用财水平,科学调度财政资金,严格控制“三公支出”,狠刹铺张浪费和花钱大手大脚的风气,加大财政审计监督力度,真正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上项目、促发展、惠民生、保稳定上来。
各位代表!
历史的目光注视着我们,人民的期盼鞭策着我们。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牢记使命,勇挑重担,真抓实干,再创佳绩,为志丹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、早日步入全国百强县而团结奋斗!